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运用到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其就像粉笔和黑板一样平凡地走进每一堂课,切切实实地为教学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庐山云雾》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庐山的云雾,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
二、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让我欣慰的是在讲授完《荷花》这篇课文之后,我给同学们留了一个课外作业:通过电脑,找一找有关写荷花的诗句,不得少于五句。正好第二天有一节信息课,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上网查找,结果很多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小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三年级的学生可以简单操作计算机,可以利用百度搜索简单信息。计算机对教学的介入,正好为学生收集信息提供了一个最为有效的捷径。
三、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写景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和内涵,是学生不喜欢写景作文的重要原因。而实际上,我们指导学生写景时仅仅是纸上谈兵,没有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景物才是对写景作文倍感头痛的关键所在。要想写出好作文,首先就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作为基础,而现实生活中,却难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好的观察对象。在《发现春天》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演示课件:公园的小湖边。这样学生就会被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课堂上巧妙地用音乐和画面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有了表达的欲望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写景作文这道难关。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受到音乐、美术、语言文字等多种媒体的熏陶,如临其境,如见其行,如闻其声。学生做到了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习作题材较广,感情真挚,能写出一定的意境,文章颇富新意。如一位学生写到“小草对春风轻轻点头”,“柳树抽出新的枝丫,随风舞动,仿佛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的长发”,“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好像是在选美”“校园中的两课香樟树,换上了春装,向我们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比一个形象,一个比一个细腻。
多媒体恰当的运用到写景类文章的教学中,实现了以媒传知,以媒生情,为学生的感官提供了愉悦的刺激。我们应理性地认识多媒体的优点,优化课堂教学,使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市中区实验小学 黄帅)